
景区人物鲁迅铜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人物铜雕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 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人的形象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 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铜材雕刻是指用铜头作为雕刻材料,制作成的铜像、图案等等。常用的铜材有花岗铜、大理铜、青铜、砂铜等。铜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人物铜雕,铜件雕刻承传民间传统雕刻之脉络,展现古典之风骨,闪乐典雅之性灵。
每一座城市都需要一件恰到好处的铜雕来营造出它的宏伟,它的炫丽,它的精神,而在设计方面应当下足功夫才可以塑造出适合城市环境的铜雕。铜雕有着耐空气、耐蒸气、耐酸碱、耐腐蚀的特性,用铜雕材料制作出的雕塑作品大多为简洁大方,形体感比较明显,而且光影效果强烈。它光滑的外表处理和心细入微的制作工艺为人们带了极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一般城市的大型景观雕塑都由铜雕来代表,铜雕在设计时有三大元素:主题、环境、创意。一、主题主题就是景观的主题,也就是整体雕塑设计的一条思路,比如说是具有积极向上意识的学习概念雕塑,当以孔子教学、儿童听课为主题来进行设计铜雕,这就是其中一大设计元素。二、环境所谓环境,就是让铜雕来配合周边的环境,去融合参照物、城市历史风貌、周围建筑等等,伫立于这片环境中更能展示地方性、企业性、城市性,搭配环境体是铜雕设计的一大元素。三、创意当以上两个方面都成完之后,就是雕塑家和艺术家的创意了,根据自己随意发挥而创作出的雕塑设计作品,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意是一件雕塑被人认可的无上法宝,这也是其中一大设计元素。